9月7日,华为终端正式对外发布华为三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预订海报,并全面开启预订通道,这款被余承东誉为“华为巅峰之作”、外界高度关注的“科技新物种”终于浮出水面。据悉,华为将于9月10日举办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预计将发布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三折叠屏手机等新品。
今年8月,多名数码博主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机舱里操作一款新机的照片。照片显示,余承东手持一台三折叠屏手机。
近期,华为不断释放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三折叠屏手机的消息。余承东在微博中表示,华为最具引领性、创新性、颠覆性的产品来了。“这是别人想到但做不到的划时代产品,5年的坚持与投入,我们将科幻变成了现实。华为巅峰之作,敬请期待!”
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何刚则以前所未有的“科技新物种”来形容这款产品,称其“面向未来的超级终端,一定会超乎你们的想象!”让外界期待值拉满。
余承东还曾在与董宇辉直播时透露,华为下一代折叠屏历经5年研发,即将面世。“下一代的折叠屏,别人都能想得到,但做不出来。我们已想了5年了,终于可能快要出来了。”
最新发布的预售海报中,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以其独特的三折叠形态亮相,据透露,虽是三折叠,但折叠状态下的厚度控制依然出色,比想象的要轻薄很多。
从海报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的外观设计充满了科技感与美学理念的结合。其镜头模组沿用了八边形设计,周围的纹路既低调又精致。小金标上的Designed and Crafted by HUAWEI既显尊贵又十分有辨识度。折叠处的铰链设计精巧,既保证了手机的稳固性,又展现了华为在折叠屏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此外,海报中的产品图还能看得出来,该机将配备一块高质量的柔性屏,一面是内折一面是外折,展开后屏幕平整无皱,为用户所带来极佳的视觉体验,引领折叠屏手机的新风尚。
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华为布局三折叠屏手机已有多年,早在2022年就已经申请了多项三折叠屏相关专利,2024年2月21日,华为申请了一项名为“折叠屏设备”的专利,展现了一种三次折叠的新形态电子设备,整体的结构包括三个壳体、两个铰链以及一块柔性屏,其使用一个内折铰链加一个外折铰链实现三个壳体的连接。
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作为华为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其技术突破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不断地研发和创新,华为解决了折叠屏手机在折叠处的屏幕皱褶、铰链耐久性等问题,使得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在折叠和展开时都能保持屏幕的平整和铰链的稳固。此外,华为还在柔性屏材料、屏幕显示技术等方面深入探索,将科幻变成了现实。
此前华为Mate X5采用寰宇星门设计,外观时尚大气。四曲折叠机身设计,均衡柔和,握持手感非常舒适。超轻薄、超可靠、稳悬停的双旋水滴铰链让整机更加轻盈。此外,超轻凹形机身设计也使得用起来更加便携。
随着花了钱的人大屏、便携性需求的不断的提高,折叠屏手机慢慢的变成了新的市场热点。华为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将折叠屏品类再次拓宽,加强完善其在折叠机领域从中端到高端的布局,为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同时也为广大购买的人带来了更多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手机的热销,2024年上半年鸿蒙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7.2%,同比增长66.7%,已经超越iOS,仅次于安卓,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据悉,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在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作为华为非凡大师系列的新品,该机将搭载最新的Harmony OS,打造最舒适的大屏生态体验。
通过Harmony OS的优化和升级,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将实现更流畅的多任务处理、更加智能的语音助手、更为丰富的应用生态等功能。同时,该机还将支持与其他鸿蒙设备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重新定义“折叠屏时代”。(尚文)
【科学报国正当时】一生只为“中国芯”——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实践探索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热情参加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乙型流感的宿主相对单一,目前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过乙型流感病毒,少量动物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乙型流感,如雪貂或小鼠。
专家表示,儿童容易同时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应该要依据查体、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所在地区病原体流行情况等综合分析,进而合理用药。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供图图②:大洋86航次任务期间,潜水器布放前,技术人员拆除“蛟龙”号限位销和潜水器系固。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阿蒙森海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银河系外恒星WOH G64的特写照片。这颗新拍摄的恒星WOH G64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大小约为太阳的2000倍,被归类为红超巨星,是人类已知最大恒星之一。团队还发现了一个紧密围绕该恒星的“蛋形茧”,这种形状可能与垂死恒星在爆发成为超新星前,剧烈喷射物质有关。
由于依赖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并纯化淀粉,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水。此次,研究团队使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作出直径仅为372纳米(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意大利面,比某些光波的波长还要窄。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以加强文物古建筑抗震保护为重点,大力推进“防震减灾+文物保护”工作。日前,记者奔赴山西太原、大同两地,了解地震科技如何为文物古建“保驾护航”。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进展,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是全球面临的临床难题。
多支披碱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复穗状花序,这一特征使其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区分。传统披碱草的花序较为简单,而多支披碱草则在主轴基部延伸出多个类似小穗的分枝,且这些分枝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慢慢增长,形成了独特的复合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